跳转到正文内容

深圳拟实时监控医生处方 不合理用药可能被罚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13日07:10  深圳特区报

  深圳特区报(微博)讯(记者 李舒瑜) 为防止抗生素、激素、维生素和输液等处方的滥用,我市拟出台相关办法鼓励医院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医生处方的合理性进行前置审查,实时监控相关处方指标,对不合理用药的医生采取诫勉谈话或者停止处方权等限制性措施。这是市卫人委给市人大代表的提案答复透露出的信息。

  代表建议:

  不能一感冒就“打点滴”

  很多市民有这样的感受,感冒一上医院,往往就要“打点滴”。在我市各大医院,“点滴”注射者排长龙是常态。针对这种情况,今年市两会期间,姚丹代表就提出加强管理,减少医院门诊对感冒病人“打点滴”治疗的建议。

  姚丹认为,过多地“打点滴”不仅容易造成抗生素滥用,产生耐药性,也容易出现感染或药物不良反应,甚至会造成人体内不溶性微粒沉积,引发组织病变。他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对医院“打点滴”用药方法给予规范,纳入医院和医生的年度考核指标体系中去。

  建议答复:

  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考核权重

  市人大代表的建议得到我市有关部门的重视。市卫人委在建议答复中表示,门急诊注射和输液药品使用量较大是全国各地、各级医院存在的共性问题。经组织专家讨论分析,我市医院门急诊输液量较大的主要有四个原因。

  第一,目前我市有药店6858家,数量相当于北京和上海药店的总和,市民购买药品非常方便。市民自感不适后到附近药店购买口服药品服用的比例不断提高。到医院门急诊就诊的患者当中,有相当部分是自我诊疗口服药品不能控制症状患者。这些患者就诊后自主要求医生输液用药的比例较高。第二,我市婴幼儿患者比例较大,在医院就诊人群中,婴幼儿患者比例相对较高,由于婴幼儿患者口服药品困难,用药剂量难以准确控制,医生和婴幼儿家长倾向于注射或输液用药。第三,医患关系紧张局面尚未得到根本好转,医院倾向于采用输液以期迅速改善症状,避免产生医疗纠纷。同时,抗菌药物使用监管控制力度不足也是医院门急诊输液量大的重要原因。

  建议答复表示,为有效控制门急诊输液用药,市卫人委将根据调查的四大原因“对症下药”。

  首先,我市将引导、鼓励各级医院引进合理用药审方软件、对医院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对医生处方合理性进行前置审查,实时监控抗菌药处方数/每百张门诊处方,注射剂处方数/每百张门诊处方等指标。

  其次,修订医疗服务整体管理与质量控制评估细则,在年度评估考核方案中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门急诊输液管理评估指标的权重,引导、监督医疗机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门急诊患者,特别是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发热等病人的输液量。

  再次,针对我市门急诊就诊患者婴幼儿较多情况,要求医疗机构多配备质优价廉、易于分剂量使用的儿童剂型药品,如:糖浆剂、散剂、干混悬剂、冲剂等,方便临床医师、患者家属使用药品,减少因为婴幼儿患者口服药品服用不便、剂量难以控制,增加门急诊输液量情况的发生。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6)

 

更多关于 深圳 医生处方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